中国网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科学院院刊
北方农牧交错带在保障国家大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对营养健康的更高要求,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口粮安全,而是逐渐演变为饲料粮安全,为此应树立大粮食安全观。
2021-07-02 14:52
环渤海 4 省份的滨海地区拥有大量中低产田和未利用盐碱地,也是我国重要的集约化养殖区域,但人工牧草种植和牛羊养殖的规模严重错位。高效利用盐碱地种植宜牧草,发展生态草牧业不仅能解决养殖所需饲草料严重不足的问题,也为发展农区生态草牧业提供范式。
我国牧草、乳肉进口需求刚性增加,国内供给短板突出,牧草种业成为我国食物供应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堵点”产业之一。
我国草原总面积为 392.8 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 40.9%,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绿色屏障,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然而,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草原发生了大面积、不同程度的退化。
构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是新时代“大粮食安全观”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国家战略”的技术支撑,也是立足国内大循环的迫切需求。科学制草可有效链接起前端的种草和后端的养畜环节,使草牧业真正形成产业链条。
2021-07-02 14:51
我国畜牧业历经 40 余年快速增长,科技创新要素和全面小康社会新发展理念“双轮驱动”畜牧业步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安全型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未来 15 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预计将从 4 亿人增长到 8 亿人。强大的内生市场需求在牵引产品产量增加的同时,也将促进高质量功能性动物产品的生产和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面临共同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在接受资本流入、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正在经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绿色低碳转型。沿线国家中大多为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绿色转型发展需要巨额投资。
2021-07-02 14:50
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是基于对世情国情农情的深刻把握和对未来发展的战略远见。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到“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从“四化同步”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体制机制要不断完善。
2021-06-18 09:19
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谢建民在研讨会上致开幕辞,他表示要推动更多的中国稻米品种和技术走向非洲,为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2021-06-09 11:18
科技力量让黑土地“胖”回来
2021-05-27 15:57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韩晓增表示,“到2030年,实施黑土地保护面积2.5亿亩,其中黑龙江省1.48亿亩,占总的保护面积的59.2%。东北粮仓关系着’中国饭碗‘和我国粮食的战略安全。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和稳压器在东北,东北的压舱石和稳压器在黑龙江。”
2021-05-25 10:20
保护和利用好黑土地资源,建设粮食产业强国是维持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本文聚焦水-土-种-肥-药等农业资源要素,分析当前我国东北黑土区在粮食生产、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关键“卡脖子”问题。
2021-05-27 13:50
随着这种秸秆覆盖地表、免耕少耕的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推广,梨树县曾经变“瘦”的黑土又“肥”起来了,退化的黑土地重焕生机。
2021-05-14 13:53
近年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截至去年底累计完成8亿亩建设任务。
2021-04-10 11:15
2021-03-22 09:31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说,乡村建设行动要抓好规划编制,坚持规划先行,合理确定村庄的布局分类。
2021-02-24 09:39
记者从我国粮食部门、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了解到,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积极参与全球消除饥饿行动和粮食贸易,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2020-10-17 10:43
唐珂说,目前东北、华北的玉米平均收购价已分别达到每吨2150元和2400元左右,比年初上涨约30%。唐珂说,从后期走势看,北美大豆陆续丰产上市,预计下半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增价稳,下游豆粕、豆油供应有保障。
2020-08-27 08:46
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7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详细>>>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光明乡完成备耕整地工作后等待耕种的玉米地(4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
2020-07-28 09:46
近日,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宣布,意向于2020年进口2200万吨粮食,引发了对中国粮食安全水平的担忧。
2020-05-27 13:48
我国牛羊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养殖需求带动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用作饲料粮,畜牧业所需饲草料缺口巨大,进而导致近 10 年来我国牛羊肉和饲草料的进口量逐年攀升。我国耕地超七成为中低产田,种植传统作物存在产量低而不稳、生产效益较差的问题。
2020-03-06 11:40
2020-01-07 11:36
“改善定西生态环境,发展草产业,加快以牧草种植为主的草田轮作步伐,保持水土、修复土壤,让绿色成为定西的‘底色’。”定西市副市长陈学俭表示,下一步,发展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加强农牧结合,促进定西农业现代化。”
2019-09-29 10:34
“中科发5号”等新品种在产量、抗稻瘟病、抗倒伏等农艺性状中表现突出,外观品质优、食味佳,丰收在即。
2019-09-20 16:15
我国草原牧区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草原牧区通过生态草牧业产业扶贫,全国已有不少脱贫致富的成功案例。中国科学院生态草牧业扶贫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牵头,联合院内外多家单位在贵州省水城县开展“黑山羊草畜一体化”示范项目,并为云南省永善县肉牛养殖提供科技支撑,项目成果为草山草坡地区发展生态草牧业产业扶贫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2019-03-20 14:24
“农以种为先”,但多年来,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育种理念和手段落后,至今依然存在盲目性和主要依赖经验等突出问题。我国科技人员创新性提出的分子模块设计育种科技体系,分子设计育种将成为未来提高种业自主创新能力,解决种业发展“卡脖子”科技的重要手段。
2018-09-28 14:04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同时也是人类优质蛋白及畜牧业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育种技术主要以常规育种为主,大豆科学研究和生产水平明显落后于美国。通过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实施,已经鉴定到若干高产、优质分子模块,解析了部分重要农艺性状的模块耦合效应,创制了一批大豆优异种质材料,成功培育多个高产、优质的初级模块大豆新品种,初步建立了大豆分子模块设计育种体系。未来,应继续加强种质资源的系统评价、挖掘利用和创制,推动自主性整合公共数据库构建,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大力开展大豆高产稳产突破性技术和豆粕替代饲料的研究,加快分子设计育种和人工智能育种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具有突破性的大豆新品种,创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增强我国大豆自产能力,缓解大豆需求缺口。
2018-09-28 14:05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保其持续稳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及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尽管传统杂交育种技术在玉米遗传改良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但是尚不能满足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育种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和必然选择,其中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将多学科相结合,实现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多模块优化组装,对未来的玉米育种事业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综述了玉米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在玉米育种中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2018-09-28 14:17
鱼类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基础解析及其遗传改良技术的创建驱动了我国水产种业的蓬勃发展。在分析我国鱼类遗传育种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在“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支持下,以银鲫、草鱼和黄河鲤等为研究对象开展的全基因组解析,性别控制、抗病、耐低氧、饲料高效利用等分子模块解析,以及高产抗病异育银鲫新品种培育的研究进展,由此探讨了在集约化和生态化养殖趋势下未来鱼类遗传育种和水产种业的发展方向。
2018-09-28 14:10
虽然目前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健增长,但由于耕地的持续减少和人口增长,预计到 2020 年,我国仍将面临约 2 000 亿斤的粮食缺口。
2018-09-28 14:11
近年来,我国在作物育种领域开始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自动化种子切片机是影响育种规模的关键设备,相关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未来将提高我国作物育种水平。文章论述了自动种子切片机在作物育种中的意义,国际、国内发展现状及其技术原理,并对我国第一套商业化育种种子切片设备的技术特点进行详细介绍,指明了我国育种种子切片设备的发展方向。
2018-09-28 14:12
9月18日,国审稻新品种“中科804” 现场会在黑龙江五常市举行。据悉,“中科804” 和“中科发”系列水稻新品种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团队成功利用“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理论基础与品种设计理念所育成的标志性品种。这是在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项目支持下产生的重要成果。
2018-09-18 17:48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景海春在第六届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上表示。“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一膳食结构的变化也表明我国未来对畜产品有强劲需求,草牧业发展潜力巨大,是解决畜产品供给、农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
2018-07-04 08:33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指出,在土地面积的制约下,育种技术的创新,无疑是推动产量单产增加的重要保证。
2018-07-02 08:49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针对国内猕猴桃产业现状,利用国种质资源圃丰富的种质资源,创新种间、种内杂交等系育种方法,近五年培育出11个猕猴桃新品种,研发了猕猴桃优质栽培及采后贮藏技术体系,结合国情创新了成果转化模式,建立了中国猕猴桃科学技术普及和培训网络。
2017-10-31 11:40
2016-07-28 09:50
2016-07-28 09:48
2016-07-28 09:46